一、新會計準則下利潤表的作用
新利潤表,又稱為收益表或損益表,它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的會計報表。
首先,新利潤表主要用來充分反映經營業績的來源和構成,進而有助于報表使用者判斷企業凈利潤的質量及其風險,有助于報表使用者預測凈利潤的持續性,從而作出正確的決策。
其次,新會計準則下的利潤表采用“功能法”列報,有助于報表使用者了解費用發生的活動領域。
最后,使用者可以通過利潤表提供的財務成果等會計信息與資產負債表中的信息相結合,還可以提供進行財務分析的基本資料,及時反映企業資金周轉情況及企業盈利能力和水平,從而為報表使用者判斷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作出經濟決策。
二、利潤表的基本結構
新利潤表的格式一般有兩種:單步式利潤表和多步式利潤表。我國實施的新會計準則要求企業采用多步式編制利潤表,即要求通過對當期的收入、費用、支出項目按性質加以歸類,按利潤形成的主要環節列示一些中間性利潤指標,分步計算當期凈利潤。
首先,新利潤表各項目按“本期金額”和“上期金額”兩欄反映。
其次,項目計算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計算利潤,包括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另一部分是每股收益,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利潤表格式詳細內容見例題答案)。
新利潤表中利潤部分的格式分為三步:
第一步,以經營收入為基礎,減去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加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減去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和投資收益(減去投資損失),計算出營業利潤;
第二步,以營業利潤為基礎,加上營業外收入,減去營業外支出,計算出利潤總額;
第三步,以利潤總額為基礎,減去所得稅費用,計算出凈利潤(或凈虧損)。
利潤表
編制單位: 2009年x月x日 單位:元
項目
本月數
本年累計
一、營業收入
減:營業成本
營業稅金及附加
營業稅及及附加
銷售費用
管理費用
財務費用
資產減值損失
加: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投資收益
二、營業利潤
加:營業外收入
減:營業外支出
三、利潤總額
減:所得稅費用
四、凈利潤
五、每股收益:
(一)基本每股收益
(二)稀釋每股收益